半导体,又名计算机芯片,是现代经济的命脉,也是从手机到家用电器、从数据中心到信用卡等所有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大脑。芯片同时还是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背后的驱动力。2021年,全球芯片供应链的总产值高达5500亿美元,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亚于石油。而当这条供应链出现缺口时,后果可想而知:2021年芯片短缺就直接造成了美国2400亿美元GDP的损失。
由于一块小小的芯片需要经过来自不同国家70多道工序共同完成,因此芯片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版图,每一个角落都隐藏着矛盾与竞争。美国在整个版图上布下天罗地网,不仅牢牢占有芯片设计70%的全球市场,还在芯片知识产权方面具有霸主地位。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AMD、英伟达更是快速出击,纷纷加码AI芯片抢占潜在市场份额。日本则凭借东京电子、Advantest等公司在测试设备上独占鳌头,供应了芯片制造设备三分之一的份额。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和韩国的三星在晶圆制造上实力同臂,共同把持着世界芯片的咽喉。
2023年5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报告《绘制半导体供应链:印太地区的关键作用》中强调美国要重视印太地区在芯片供应链方面的战略地位并加强与该地区盟友的合作。文中提到中国大陆芯片产业的崛起打破了全球芯片大国之间微妙的平衡。报告认为“虽然中国目前的装备能力尚有不足,但还是凭借实力在这个版图上占领了一席之地。仅在2021年,中国就购买了28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设备,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让其他芯片大国心生警惕。”
紧接着,一场变革正在酝酿。2022年,美国通过CHIPS法案,决定在本土投入巨资加码芯片制造业。日、韩、欧紧跟其后,纷纷出台类似措施。这些举措预示着芯片版图的重新构建。在各国角力下,这条复杂的产业链将被推向何方? 目前,全球芯片技术的中心仍然是印太地区。区域内强大的创新实力和产能以及半导体市场体量最大的中国市场,使得印太地区成为了全球科技发展的“心脏”。
美国及其盟友用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破环了全球芯片供应链发展。相信中国能够突出重围,走向引领,大力发展芯片技术,提高芯片产能,真正实现科技自立自强。